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8篇
  免费   743篇
  国内免费   591篇
系统科学   877篇
丛书文集   252篇
教育与普及   46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76篇
综合类   9616篇
自然研究   2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527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647篇
  2011年   641篇
  2010年   472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535篇
  2007年   705篇
  2006年   662篇
  2005年   610篇
  2004年   526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利用自制的钨/氧化钨为p H指示电极,以Ag/Ag Cl电极为参比电极,组装于不锈钢针头内,制成针型钨/氧化钨微型p H复合传感器.该复合p H电极对H+的响应范围为p H=2.0~11.0,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3.83 m V/p H,响应时间小于1 min.该电极具有机械强度高、响应快、重现性好、制作简单等优点,并已应用于水果原位微区测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
由于规范变量分析(CVA)不适应过程的时变特性,容易把正常的过程改变识别为故障.因此,针对时变过程提出一种故障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采用指数权重滑动平均来更新过去观测矢量的协方差矩阵.递推CVA有较高的计算负荷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引入一阶干扰理论来递推更新Hankel矩阵的奇异值分解(SVD).与普通奇异值分解相比,显著降低了递推算法的计算负荷.将提出的基于一阶干扰理论的递推规范变量分析(RCVA-FOP)应用于田纳西伊斯曼化工过程中.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不仅能有效适应过程的时变特性,而且可以有效检测到两种类型的故障.  相似文献   
93.
为使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业务开发者能快速灵活地开发和部署业务, 引入资源接纳控制概念, 实现业务控制与资源传送相分离。 在研究应用服务器接纳控制模型的基础上, 对接纳控制算法资源分配机制 进行分析, 并运用 Matlab 对算法进行了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 接纳控制 PIAA(Parameter Iterative Adaption Algorithm)算法能很好地完成应用服务器接纳控制的任务。  相似文献   
94.
西部山区河段具有水面比降大、河床推移质粒径粗、糙率较大等特点,因此西部山区河段的水沙特性与平原河流差异明显,采用现有的推移质输沙公式来预测山区河段的泥沙输移情况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这一现象,基于爱因斯坦均匀沙无量纲输沙公式,考虑到推移质周围床沙对其遮蔽影响,以V/Uc=1为推移质起动临界状态建立了输沙率计算公式,最后以长江上游铜锣峡河段为研究对象,根据近二十年实测的水沙数据,将新计算式与多个经典公式进行精度比较,从计算结果来看,在预测大比降卵砾石山区河流时,新建立的计算式计算精度更高,能更好的反映其输沙规律。  相似文献   
95.
针对中文篇章中的零指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中英文可比较语料进行中文零指代识别和消解的方法,并提出英文对等句的概念。利用对等句,重新定义句子间隔,并引入双语词对齐特征。在基准平台基础上,从零指代项识别和零指代项消解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Onto Notes5.0语料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性能最好的系统相比,新提出的基于中英对等语料的中文零指代方法取得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6.
以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为研究背景,分析分别以河砂和山砂拌制的混凝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利用概率统计方法求出贵州地区以山砂拌制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然后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推定系数k0值。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出的k0明显比JGJ/T23-2001标准规定的k值偏小,如果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规定的k值计算贵州地区混凝土强度,最终会对检测结果的判断造成误差,使检测得到的混凝土强度偏离实际混凝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97.
利用图像中的边缘信息对似物性窗口进行定性分析,设计了一种采用边缘组合算法的采样,降低了采样数量的同时保证了窗口精度,并用一种基于边缘的似物性估计为这些窗口排序,在较短的时间内为物体检测算法提供高精度的建议窗口.在VOC2007测试集中该算法在性能上达到了真正的平衡,限定每张图片输出1 000个窗口时,不仅达到了0.2s的计算速度,而且在0.7的重叠率条件下命中率高达79%,与其他似物性采样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8.
根据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平衡零拍探测原理,设计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在测试过程中脱离以往复杂光路的搭建以及实验环境的高要求,直接对平衡零拍探测中所需的量子噪声光电流信号进行放大测试,并且可以判断出对微弱的量子噪声电流信号的放大效果.另外,在测试过程中,该放大电路具有高灵敏度性和高增益性,能够对微弱的量子噪声很好地进行放大.测试结果表明,该种测试方法能够很简捷地测试出放大后的量子噪声.  相似文献   
99.
In spiders, temperature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 for microhabitat selection.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rock size on the presence of the sand recluse spider Sicarius thomisoides and the degree of selectivity in different locations. This species is a large spider that lives under rocks in desert and semi-desert climates and is particularly active during the summer. In Chile, these spiders can be found at both coastal and inland locations under different thermal conditions, where usually the temperatures are lower near the coast. If large-scale climatic conditions are important for this species, they may be expected to select lower rock temperatures on the coast than at inland locations. In addition, we would expect that the spiders would choose larger rocks in inland compared to coast locations, which reduce 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s. We found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finding individuals of this species increased according to rock temperature and rock size in the fiel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 thomisoides prefers larger and warmer rocks to shelter under during the day, this selectivity being similar at both coastal and inland locations. Thus, this species tends to select rocks with the same thermal and structural condi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00.
热带巨型叶植物芭蕉叶片内结构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帅  曹坤芳 《科学通报》2014,59(6):522-528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片面积是决定叶片光合作用的重要因子之一.以往对于叶片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研究中,常常忽略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结构及功能的差异,尤其是对于某些巨大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的异质性更是缺乏了解.为什么具有巨大叶片的植物在自然界十分稀少仍然是科学之谜.本研究选取了具有典型巨型叶片的单子叶植物芭蕉(Musa balbisiana Colla)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叶片不同部位的结构和解剖特征.结果发现,沿主脉方向从叶片基部到叶片尖端,主脉导管直径、叶片厚度、保卫细胞长度呈剧烈下降趋势,比叶重在上部约1/2处呈下降趋势,而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比(P/S值)和气孔密度呈增长趋势,叶绿素含量、叶脉密度和气孔面积指数则无明显变化.沿平行脉从叶片中部到叶片两侧边缘,叶片厚度和比叶重呈现剧烈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指数在边缘约1/3范围内剧烈下降,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比和叶脉密度则呈现上升的趋势.从叶基到叶顶端主脉的导管直径急剧减少可能会影响叶片顶端的水分供应,而叶片两侧边缘气孔面积指数的明显减小、再加上大叶片水汽界面层厚会使边缘部位蒸腾散热功能受到抑制,从而抑制该部位的生理功能,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芭蕉叶片面积不能继续增大.与叶片小一些的海芋大型叶相比,芭蕉叶内结构的异质性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